记者近日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获悉,甘肃省新能源单日发电量9月13日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亿千瓦时,达到3.06亿千瓦时,占当日全网总发电量的53%。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在建项目2500万千瓦,并网装机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7%,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全国排名第2;新能源发电量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发电量占比达到了28%,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近年来,甘肃统筹解决消纳、外送、调峰、并网、产业等相关问题,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在持续提升酒湖直流工程外送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实施“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全面提升储能调峰能力,编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规划站点27个、总装机规模3350万千瓦,其中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等抽水蓄能电站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建成西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4×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常乐电厂,支撑新能源稳定外送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就地消纳能力,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建设项目达到18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倍,能源优势正在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1
浏览次数:1
换电站能够如期投入运行,你们功不可没。仅用13天,就完成了换电站电源建设任务,为你们的建设速度和服务点赞……”9月17日,梅河口市会展中心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换电站运营负责人赵金良对通化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徐洪涛说。 今年,梅河口市计划采购2000辆新能源汽车。6月份,梅河口市长江路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每天可为300辆左右的汽车更换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加,换电站的建设步伐也逐步加快。8月25日,在了解梅河口市政府将在会展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后,通化供电公司立即安排专业人员上门对接,了解用电需求。根据梅河口市规划,该公司立即启动发策、营销、设计、运检等多专业协同机制,2天内完成现场勘察、设计、立项、供电方案制定等工作。该公司梅河口市供电中心发挥属地作用,积极协调梅河口市政府、省电动汽车公司和设备厂家,先后组织现场勘察、验收、调试160人次,处理解决选址、供电路径、计量装置等问题7个。 在换电站电源建设过程中,该公司采取倒排工期措施,克服疫情影响、设备到货慢、连雨天等困难,时常要冒着零上28度的高温开展电缆导管和电力电缆、箱式配电站安装等工作。为抢施工进度,工作人员天亮就到现场,最晚施工到夜里10点钟。 经过13天的连续作业,该公司工作人员敷设电缆导管412米,安装电力电缆468米,制作电缆接头26个,新建630千伏...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1
浏览次数:3
9月16日下午,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主持召开全州新能源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二次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全省第二批风光电项目建设指标下达情况,安排部署甘南州新能源基地建设工作,审议光伏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及抽水蓄能纳规、调规有关事宜。 会议讨论通过了甘南州新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审议通过了2022年光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计划,研究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规、调规相关工作。 杨武强调,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国家“双碳”目标、推进甘南州能源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做好新能源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建设新能源基地这一目标,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全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从去年的工作情况来看,各县市在推进光伏发电和新能源项目建设方面,存在建设进度缓慢,推进落实不均衡等问题,除玛曲县5万千瓦光伏项目完成并网发电外,其余各县均未完成年度指标任务。各县市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尽快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在11月底前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年底前所有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并完成一定投资量。要加快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规、调规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取得工作实效。 ...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0
浏览次数:2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碳减排相关政策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风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面对近期市场新能源热门赛道的调整,机构人士表示,仍坚定看好整个新能源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长期成长逻辑依旧强劲,阶段回调之后或迎来较好的布局良机。未来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市场规模迅猛发展,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升。 行业景气度高企 产业链迎布局良机 从机构布局来看,来自东海基金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新能源基金对新能源车上游板块的配置比例最大,为36.87%,其次为新能源车中游,配置比例为16.35%;光伏板块的配置比例为14.47%;新能源车下游和风电板块配置比例分别为6.30%、4.07%。恒生前海基金投资经理谢钧表示,整个新能源产业未来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也是全球较为完善的,各环节相关公司即便放在全球也具备顶尖的竞争力,用长期眼光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依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发展空间,长期成长逻辑依旧强劲,上行趋势大概率并没有改变。 “回顾历史,本轮调整类似2022年一季度,股价下跌反映出对中游扩产规划较多的产能过剩担忧,然而随着疫情后需求端持续超预期,市场上调2022-2023年需求,供需预期逆转,中游板块股价5月已开始快速反弹。三季度以来,月度排产环比持续向好,高景气周期中降价不会发生,预计...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0
浏览次数:1
市民谭小姐9日在南沙某新能源车4S店订购了一辆新车,7天后当谭小姐提车返回小区时惊喜地发现,车位上的充电桩已经安装好并且可以马上充电了。原来,在谭小姐订车的时候,4S店已经同步将充电桩报装需求信息推送至南方电网广东广州南沙供电局,供电局第一时间开展了充电桩报装业务办理,为谭小姐提供“订车即报装、充电不等待”的体验。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以南沙区为例,居民充电桩报装数量年增幅高达34.8%。如何服务好广大新能源车主充电需求,成为供电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广州供电局以南沙为试点,推出了“订车即报装,充电不等待”服务。 “我们根据客户需求,改变以往客户需要提车后再办理报装充电业务的模式,实现提车与充电桩安装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广州南沙供电局营销部工作人员说道。 据悉,广州南沙供电局通过统建小区充电桩规划数据库,高效匹配客户车位信息,向客户提供车位拟接入表箱、配套工程量、线路走向等关键事项信息,实现关键事项一目了然、用户沟通高效快捷、业务办理透明高效。数据互联互通,充电桩报装线上办理,极大提高了新能源车主购车和用车体验感,实现“充电不等待”。 新服务模式将新能源车主以往订车、交车、报装的“串行”模式改为“并行”服务,压减订车、交车、报装全环节时长40%以上,进一步增强了新能源汽车使用优势,有效引导公众选择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这是广州供电局创新居民充电...
发布时间:
2022
-
09
-
19
浏览次数:1
9月7日上午,总投资约216亿元的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助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高端光伏级EVA供应基地,为绿色能源发展和加快“双碳”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光伏级EVA生产壁垒高、扩产周期长、转产限制多,我国光伏级EVA进口依赖度超60%。该项目全部投产后,连云港石化基地EVA年产能将扩建至百万吨级,为国家清洁能源转型提供稳定保障。”连云港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说,该项目还将对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现有优势产业进行横向扩能和纵向延伸,进一步增强连云港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 连云港在工业布局中,多年来着力推进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三新一高”形成特色。呼应“双碳”要求,连云港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与研发,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奋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集设计、研发、制造、培训、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1年,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投资活跃,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330亿元、同比增长14%。 “连云港全力建设‘绿色能源之都’,依托清洁能源种类丰富的优势,实现能源产业多元互补发展;依托连云港国家级石化基地,打造绿色综合能源发展示范;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沿海能源保供基地。”连云港市发改委党组成员、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王磊说。瞄准目标定位,连云港鼓励更多龙头企业挑战行业关键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通过产学研...
发布时间:
2022
-
09
-
19
浏览次数:1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实施后,今年6月份至8月份,约355.3万辆车享受了减征政策,累计减征车购税230.4亿元,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效应显现。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且对上下游产业链拉动明显。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促进汽车市场发展,刺激汽车消费,我国实施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购税,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分析表示,车辆购置税是消费者购买汽车时缴纳的税收,税率为汽车不含增值税售价的10%,实施减半征收政策实质上是降低了汽车的价格,有利于刺激汽车终端消费。“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出台对带动汽车行业恢复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有积极意义。” 统计显示,6月份,109.7万辆乘用车享受减征政策,减税71亿元;7月份116万辆,减税75.8亿元;8月份129.6万辆,减税83.6亿元。3个月以来,享受政策的车辆数、减征税额均呈现逐月增长态势,显示出减征政策逐步发力、受益面稳步扩大。特别是8月份减税额和享受优惠的车辆环比增幅均超10%,分别为10.3%、11.7%。 在包括减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助力下,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 一方面,激发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消费动...
发布时间:
2022
-
09
-
16
浏览次数:5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任沁沁)记者15日从公安部获悉,为优化私家车检验周期,自2022年10月1日起,10年内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检验次数由3次调整为2次,每两年向公安交管部门申领检验标志;超过15年的,由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检验1次。这是公安部深化车检制度改革新措施的一项,对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及9座以下,不含面包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3次(第6年、第8年、第10年),调整为检验2次(第6年、第10年),并将原15年以后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检验1次;对摩托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5次(第6年至第10年每年检验1次),调整为10年内检验2次(第6年、第10年),10年以后每年检验1次。广大车主可以在交管“12123”App预约车检地点和时间、申领电子检验标志、查询本人名下机动车的检验有效期;公安交管部门设计了“车检计算器”小程序,车主可按照车辆注册登记时间查询检验周期。货车车主可通过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系统、“道路运政一网通办”微信小程序,在全国范围内办理道路运输证年审。此外,车检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推行车检“交钥匙”便捷办服务,由检验机构工作人员一次性负责办结;推进车检服务大厅、服务窗口、检测流程标准化,全面提升车检服务水平。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新车6年内免检、跨省异地检验、检验标志电子化、货车“三检合一”等多轮车检制度改革,在保障车辆安全环保性能...
发布时间:
2022
-
09
-
16
浏览次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