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台+504台=1343台。 日前,新增订单与原有订单构成一道加法算术,爆出一季度北奔新能源重卡订单销量“过千”,提前实现了“开门好”。 “爆单了!”负责电池装配的一线技术工人刘强内心为之振奋。看着眼前这条700米长的底盘生产线上,每8分钟就有一台新能源重卡下线,他和工友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新订单从何而来?” 一个“找”字隐含着政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的良苦用心。 3月11日下午,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车辆大厦一楼会议室,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包头市政府召集8个地区(部门)、11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排排坐”,召开自治区新能源计划工作协调会。会上,有表态、有思路、有建议,中心思想只围绕一个——今年必须完成北奔新能源重卡一万台销售任务! 部署求“全面”,布局重“整体”。环保部门盯紧政策,为车辆“上路”做足准备;布局换电站、充电桩、加氢站,市发改、工信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在争取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市财政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落实涉企政策,做好资金保障…… 包头找准“痛点”,直击靶心,为新能源重卡大范围“入场”扫清障碍。 “成立专班,十天一调度,一个月给自治区报一次……我们每一个领导都在找市场。”制度保障“加劲”又“加码”。会上,市领导王秀莲的一席承诺给在座的企业负责人吃下“定心丸”。 包头聚焦市场需求,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客户端需求从“隐性”变为“显性”...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6
浏览次数:0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涉及充电起火、实际续航里程缩水的投诉频发,三电系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重灾区”。 起火?失速?消费者安全受威胁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2021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次数与召回数量激增,分别比上年增长31.1%和75.9%。 问题频次多,故障集中是新能源汽车2021年召回的最大特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2次,涉及车辆87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59次,涉及车辆83.0万辆,新能源汽车召回次数超过总数四分之一。 据中消协资料,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成为了问题的“重灾区”。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收到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3033例,在汽车产品缺陷线索中占比7%,而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的52.5%。 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并称新能源汽车核心三部件,三者合称三电系统。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所在,一旦发生故障,则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 电机故障将导致动力消失,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电池故障则会引发短路、起火等事故,给公共安全造成影响;而电控系统故障,则会引发车辆无法正常执行操作指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自动驾驶”涉嫌过度宣传 而在中消协统计的2021年投诉情况中,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失灵赫然...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5
浏览次数:0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核准了“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引发行业热议。这是继特斯拉、小鹏、蔚来之后,又一汽车企业涉足保险领域。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扩大,新能源车企加速入局保险领域。 业内认为,新能源车企通过与传统保险公司合作切入保险业,主要为获取资源、构建生态闭环、提高用户黏性。此举或将引发“鲶鱼效应”,倒逼传统险企加速革新。 车企扎堆设立保险经纪公司 3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正式被核准。此前,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吉利集团等车企早已入局保险业。近年来,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业的步伐加快。 记者登录某购车平台了解到,某品牌一款28万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全款总花费包括裸车价、必要花费和商业保险。除交强险等必要花费外,商业险部分还推出了“最省钱”“性价比”“最全面”三种套餐组合,价格分别在7806元、8206元、8277元。其中,第三者责任险可选择的赔付额度在5万元至500万元。 “从产品来看,车企保险经纪公司销售的车险和传统保险公司的车险,二者本身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区别主要在于价格和后续的服务。”某保险业务员告诉记者。 新能源车企切入保险业,为获取资源、提高用户黏性 为何车企纷纷开始设立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对此,有传统保险公司业...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5
浏览次数:0
新华社仰光3月13日电 通讯:新能源汽车助力缅甸低碳出行 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东南亚国家开始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作为在缅甸最早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公司之一,中缅合资企业凯凯桑达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为缅甸人低碳出行提供新选择。 凯凯桑达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顺应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2020年生产出第一代纯电动汽车,但在卖出20辆后很快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公司总经理俞建琛日前在仰光接受采访时介绍,纯电动车行驶速度慢,且经常使用空调导致汽车很难达到额定里程。此外,由于当地缺乏充电桩,汽车半路没电抛锚情况时有发生。 停售第一代纯电动车后,俞建琛邀请中国工程师到厂开发适合缅甸市场的新能源车。经过不断调研和打磨,公司推出第二代增程式新能源电动汽车。经过一段时间测试并获得相关批文后,新产品在3月1日开始售卖。 俞建琛表示,第二代汽车搭载的电池支持家庭220伏电压充电,当电池电压不足时会自动切换燃油发电机发电。该产品与燃油车相比,油耗大大降低,非常低碳环保。为了支援缅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利当地百姓,公司将新产品以接近成本价出售,每辆折合人民币3万多元。 新车上市引起缅甸民众的关注,不到一周就卖出10多辆。刚刚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丹昂说,因为油价上升,通勤成本不断增加,因此选择买成本较低的新能源汽车。 另一名新能源...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4
浏览次数:2
每卖出5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这是今年1月,来自重庆市场的汽车销售数据。 “增长太快了。”3月6日,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学勤感慨地说,4年前,重庆卖出的每100辆车里,只有5辆是新能源汽车。 我国乃至世界的汽车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代表业界发声:以新能源智能化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换道超车”。 如果把“换道超车”具象化,市场无疑是方向盘,制造是引擎,基础配套则是底盘。在这三方面,重庆具备怎样的底气,未来又将驶出怎样的轨迹? 新车频出 且日趋“高端化” 3月5日,小康旗下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在全国36个城市、100余家用户中心开启了首款产品——问界M5的交付。自去年末发布以来,问界M5因为拥有高颜值设计、鸿蒙智能座舱、先进的纯电驱增程平台等亮点,广受市场好评,发布后短短一周订单量便达到8000辆。 继问界M5之后,长安旗下阿维塔科技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首款车型,也计划于今年三季度上市; 两江新区吉利极星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的单车售价将不低于60万元; 福特高端新能源车型Mustang Mach-E已经确定在长安福特进行生产; …… 新车频出,且日趋“高端化”,正...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4
浏览次数:2
新华社武汉3月10日电(记者侯文坤)据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消息,3月8日,湖北新能源发电出力首次突破千万千瓦大关,达到1026.51万千瓦,占全省用电负荷的40.4%。新能源日发电量达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湖北新能源发电出力和日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 锚定“双碳”目标,近年来,湖北全力做好新能源并网服务,新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口径装机容量的20%。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消纳压力大增。为保证当日新能源发电量全额消纳,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精准开展新能源预测,合理安排开停机方式。如合理利用白莲河等抽水蓄能电站调节能力,提升调峰能力90万千瓦;提前部署部分有库容的小水电让电,力保全网电力平衡,不发生弃风、弃光现象;统筹安排若干火电机组停机备用。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发电预测模型,不断提升超短期、短期和中长期发电预测水平。同时,合理利用抽水蓄能调节手段,推进省内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释放更多的新能源消纳空间。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1
浏览次数:0
新华网武汉3月10日电(记者田中全)“促进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协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华中分部主任陈修言建议,强化新能源发展顶层设计和分层衔接,确保国家和地方规划上下衔接、协调统一,共同推动新能源科学有序发展。 陈修言委员表示,当前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各级新能源规划缺乏统筹;二是源网建设不协调矛盾突出;三是新能源支撑能力不足。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全国发展总目标,但未明确分省规划目标。初步统计,国家电网经营区各省规划的“十四五”新能源总规模已达13亿千瓦,部分地区远超消纳能力。部分省份单纯增加新能源装机,建设规模大幅超出电力系统消纳能力。在2021年已批复的建设规模中,国家电网经营区内新能源项目70%以上位于“三北”地区,且集中在2022年、2023年投运,预计甘肃、青海等省新能源利用率将出现大幅下滑。 另外,根据近年统计数据,用电负荷高峰时段新能源只能按照装机容量5%-10%的比例纳入电力平衡。冬季负荷晚高峰期间,光伏出力基本为零、风电波动明显,电力保供难度更大。同时,新能源接入及并网标准尚不完善,规模化接入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陈修言委员表示:“‘十四五’是我国新能源发展关键期,要实现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常规电源,需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新能源、电网和配套调...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1
浏览次数:0
海螺水泥近日公告称,拟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业务,以加快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截至9日收盘,海螺水泥跌2.08%,报38.19元。 海螺水泥8日披露的《关于新能源业务投资计划的公告》显示,公司于2021年8月收购了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加快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同时践行绿色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有关政策要求,推动公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能源业务发展方面,2022年,公司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 据悉,上述投资计划是根据海螺水泥“十四五”经营发展战略所制定的目标。资料显示,海螺水泥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在国内水泥行业处领先位置。2002年至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6亿元升至351.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1%。近年来,该公司不断拓展骨料石子、混凝土、新能源等业务。平安证券认为,中长期看,“双碳”目标下,水泥产能供给趋于收缩,带动行业供需格局保持紧平衡。地产基本面承压背景下,若后续政策支持力度过小或出台时间过于滞后,将影响地产投资、开工修复水平与速度,既而影响水泥需求规模与价格表现。公司近年拓展新能源等业务模式与主业存在差异,未来或存在相关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0
浏览次数:0